回顾廖祥瑞的成长历程,我们不难发现,正是他身上那份“真材实料”,让他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,展现出了不凡的品质。把各种困难和挑战当历练、变契机,在一次次挖掘潜力、超越自我的过程中,成就了更好的自己。
梦想
小时候的廖祥瑞在父母的呵护和严格教育下成长,从小学,到中学,他一直是老师心目中品学兼优的好孩子,受父亲军旅生涯的影响,他也有着自己的梦想——成为北京公安的一份子。
但男孩子的青春期总是令人捉摸不定,高中时期他经历了一段肆意而叛逆的阶段,让他真正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,要努力,是距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录取分数线很远很远的高考成绩。
也是从那一天起,廖祥瑞扔掉了所有游戏卡带,把自己“封闭”起来,开始恶补知识,备战高考。
如今的廖祥瑞很怀念那时为青春梦想而“奋斗”的一年,事实上,他对自己并没有那么自信,但是总觉得如果不拼一下,就会留下遗憾。第二年高考,廖祥瑞的成绩提高了150分,如愿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录取,
“清晰的目标感能带来直接的驱动力,也更能明白自己要干什么、走到哪里去”。廖祥瑞初次体会到因拼搏而成功的滋味。
答案
那时的他对自己未来事业充满期待,想象着自己毕业后坐在一台或者几台计算机跟前,双手翻飞敲击键盘,与网络黑客进行酣畅淋漓的较量。
但一次大三的实习,却让廖祥瑞找到了未来从警新目标。
2013年夏天,廖祥瑞来到基层派出所实习,接踵而来的一切与自己曾经的想象格格不入:
“警察同志,我家猫丢了,得麻烦您找找。”
“警察同志,楼上漏水到我家了,你能不能帮忙处理?”
“警察同志,我忘了拿家钥匙,进不去家门了。”
原来,基层公安工作是如此的现实和生活化;原来,群众对警察的期待是如此的平实和多元化。
一天,所里接到群众报警,称在公交车上丢失了手机。当时的师父决定在实习结束前带廖祥瑞办理一次“真正的案子”。这让廖祥瑞兴奋不已,终于有机会像电影中的侦探一样,追踪嫌疑人,揭开犯罪的面纱。
在师父的指导下,廖祥瑞通过大量努力,捕捉到嫌疑人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实施盗窃的动作。为了尽快找回失窃的手机,他们决定连夜前往嫌疑人所在的村庄进行抓捕。道路崎岖,夜色如墨,师徒二人只能徒步在黑暗中摸索前行。
“那时候我特别激动,心脏怦怦怦地跳,甚至能感到脸上的肌肉都跟着跳。”回忆起那次抓捕经历,廖祥瑞仍然兴奋不已。
“别动!警察!”
电光火石间,嫌疑人被拿下,被盗的手机也被追回。第二天,失主来所拿回手机,临走时朝廖祥瑞点了点头,眼神里透着感激。也就在那一刻,他突然意识到,作为基层民警,无论是处理纠纷求助,还是抓人破案,能让人民群众满意,就是这身警服真正的意义所在。
“几个月的派出所经历,让我有了种高尚的感觉,基层的苦与累,联系着群众的喜与悲,积累着警民间的信任与情感。所以警务工作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,题题都得用心、都要答对。”
带着这份感触,重返校园后的他更加专注于业务知识与工作实践的结合,努力补齐短板和不足。
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,2014年8月,廖祥瑞通过招录考试,正式踏入公安队伍,成为丰台分局樊家村派出所的一员。
挑战
廖祥瑞入警后的融入速度远胜于他人,这得益于他扎实的业务功底。每当师父提起这位新徒弟时,总是满怀自豪:“小廖这小子,能行!专业知识懂得多,学习能力也强,一来就能上手。”
工作第二年,领导便委以重任:“小廖,社区工作繁杂且考验人,以后你就当社区民警吧。”
当“片儿警”,意味着更多近距离的和群众打交道、解纠纷,廖祥瑞着实有些压力。接手社区工作后,他发现面临的挑战远比想象中更沉重:辖区人口流动性大,周边小区存在大量日租房、群租房和黑旅店等问题;社区物业在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严重不足,物技防设施薄弱;更棘手的是,他所负责的辖区里,有一个小区已被列为入室盗窃案市级重点挂账区域。
廖祥瑞明白,不下“猛料”是无法扭转局面的。
尽快了解辖区情况是第一步。廖祥瑞从走访开始,用调研开路。尽管起初手生嘴拙,屡遭居民拒绝,但他并未气馁,逐渐摸索出了与居民沟通的技巧。他改变了敲门方式,优化了交流语言,选择更合适的走访时间,以更加亲切诚恳的态度,给群众留好见面“第一印象”。渐渐的,社区居民开始对这个胖乎乎、脑门秃顶、自带喜感的新“片儿警”有了好感,“闭门羹”少了,笑脸多了,交流顺畅了,摸上来的情况也实了。
尽快摘下入室盗窃重点挂账的“帽子”,是廖祥瑞定下的首要目标。他开启全天候工作模式,投入更多精力用于防范:白天开展治安接待和线索搜集工作,晚上坚持带队巡逻至深夜。为了尽早解决基础设施薄弱问题,廖祥瑞一趟一趟地往街道、居委会、物业跑,拿出实际案例、反映群众诉求、提出改善方案,最大限度争取到人力、物力以及资金上的支持,并亲自带领物业人员实地勘察,详细指导监控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朝向。
廖祥瑞认为,在事关老百姓安全的事上,要亲力亲为、做到极致,让群众看得见真心付出的过程。有时候这些无言的举动就是最好的宣传防范,将心比心才能赢得理解支持。
工作渐渐有了起色,这让廖祥瑞信心满满!然而,正是这份执着和投入,让他忽视了身体发出的警报......
破局
2017年,廖祥瑞在体检时被发现口腔内侧有一块黑斑,呈现雷射状扩散。经过进一步检查,他被确诊患有“黑色素瘤”,因为拖的时间比较长,病情已临近三期,有危及生命的可能,要求立即进行手术。
万幸的是,经过手术和治疗,廖祥瑞恢复了健康。在住院的三个月里,他心心念念的还是工作,时时翻看着刚建不久的便民微信群,回应群众关切、解答群众诉求。尤其放心不下的,是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。
“我最怕因为住院,工作无法推进”。出院后,廖祥瑞第一时间就赶到社区,看到各项工程进展顺利,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。
基础扎实后,廖祥瑞开始发力破局,小区逐渐实现了入室盗零发案,成功摘掉了市级重点挂账小区的“帽子”,居民们的安全感大幅提升,对廖祥瑞更是交口称赞。
“经常看到小廖警官白天忙乎、晚上也不闲着。以前是真的提心吊胆,生怕小偷钻进家里。现在有了这些防护措施,可安心了。”
“小廖警官对待我们的诉求不糊弄、尽全力,就拿噪音扰民这事来说吧,在他的多方协调下,不仅困扰没了,邻里也和睦了。”
廖祥瑞的社区工作,看似没有特别之处,但他投入的是全心全意,解决的是急难愁盼,换来的是民心凝聚。
根植沃土的种子,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,也逐渐茁壮起来。
2020年年底,廖祥瑞被任命为丰台分局看丹派出所社区警务队副队长,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。
看丹派出所民警队伍平均年龄超过45岁,30岁出头的廖祥瑞成了倒数第二年轻的同志。但凡事都尽心尽力、乐观进取的他,显示出灵活处事、认真干事的独特魅力,很快便融入了团队,被战友们称为全所的“开心果”、警队的“定海神针”。
2023年年初,原本负责案管组的同事工作调动,急需一位有能力、有经验的同志来重新挑起这份重担。
很快,这份担子扛在了廖祥瑞的肩上。
创先
案管组的工作繁琐且责任重大,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案件的走向,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,因此对案管民警综合素质要求很高,不仅要业务精、懂法条,更要守底线、不怕得罪人。
“我的作用就像是一道筛子,是案子的筛出来必须受理,有问题的筛出来必须更改,推进难的筛出来必须分析……”说起案管工作,廖祥瑞侃侃而谈。
在所里,民警怕接到他的电话,一接听准得提新要求,但更怕哪天他不再唠叨了,自己犯了错还未知。大伙儿也明白,廖祥瑞的“婆婆嘴”和“爱较真”,实则是在保护,为规范执法装上了“校准器”和“安全阀”。
春节前夕,辖区群众报警快递丢失,由于案值较小,丢的不是梳子就是帽子,还有很多群众没有选择报案。“民警要是不理,这贼就更嚣张了”!廖祥瑞的冲劲儿又上来了,组织民警逐一联系事主,细致排查梳理,最终抓获嫌疑人。
这起系列案件也让廖祥瑞更加重视受立案初始环节。他创建“三盯一评”机制,每日回访警情,逐人逐案盯落实,重点案件进行周点评,确保群众每起报案都有落实、有回应、有推进。同时,他把做好案管组另一项重要工作——接诉即办,作为提升执法质量的“反光镜”,先后15次发起专项纠治行动,更精准解决群众诉求。
一系列机制推动下,2023年,看丹派出所实现执法质量考评、接诉即办“三率”综合成绩均位列分局第一。
随着新修订的《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》的出台,廖祥瑞抓住这个有力契机,率先走到了“快办案件”的最前沿。
以前没有见过行政案件快办室,他就摸着石头过河,找总队专家虚心求教,满足了各项要求;视频取证可以最大化节省办案时间,他就积极探索,专门制作快办视频取证样本卷……
在他的努力下,看丹派出所行政案件取证时间平均缩短57%,其中4小时办理的行政案件获评市公安局“行政案件快速办理视频取证十佳优秀案例”第一名。
结语
雄鹰当展翅,跨越山和海!
如今,廖祥瑞的从警路已经走到了第10个年头。10年的艰苦磨砺,写下的满是坚韧与执着,播撒的尽是忠诚与奉献。已经开始带徒的他,也变的更加成熟、自信。
“师傅,我看您无论在哪个岗位上,都能迅速打开局面、取得成效,有什么捷径或是诀窍吗?”徒弟谢宇飞一脸佩服地问道。
“捷径没有,诀窍每个人都不一样,得找到属于自己的路,关键是自己要有‘真材实料’,不做虚功,实干而为。”廖祥瑞语重心长地回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