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北京警方破获一起诱骗老年人签订不符合预期的保险合同诈骗案。
2022年8月,家住北京的退休老人王女士接到一个电话,对方自称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,还准确报出了王女士此前购买的一个保单信息。由于信息十分隐秘王女士并未怀疑,且后半年时间对方多次登门给王女士送一些“小礼品”,让保险公司业务员逐渐取得了王女士的信任。
直到2023年初,王女士原本的保单快到期了,通过业务专员王女士了解到,公司推出了一个新的保险产品,保期只有3年,但利息相对较高,且只要签单即可返现。这样优厚的条件让王女士动了心,她在专员的指导下准备签合同,却发现合同上写的期限是10年,并不是3年。
对方说,保险公司内部已单独备注,只需缴纳一次60万元保费,3年后即可取本息。于是王女士彻底打消顾虑,签下合同。
2024年初,王女士接到保险公司要求“续保”的通知,并告知需要每年续保,直至十年期满。而此时,王女士发现这名所谓“专员”已经联系不上了。
随后,王女士来到保险公司了解情况,才发现之前业务专员并非保险公司员工。王女士当即要求退保,但因为她无法提供销售环节存在误导的相关证据,保险公司只能现价退保。意识到自己被骗的王女士选择报警。
警方在调查中发现,王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,而是一个犯罪团伙精心设计的骗局。警方很快锁定了一个以犯罪嫌疑人鲁某为首的团伙。据调查,鲁某曾从事保险销售,因在销售环节误导消费者,被投诉失去经纪职业资格。2020年,鲁某网罗各界人员成立诈骗团队,从事保险公司销售业务。
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民警介绍,犯罪团伙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,利用发放“小礼品”等方式,逐步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后,再择机进行蒙骗。“返现”也是违背相关保险公司规定的。
犯罪团伙利用“短期高息”“长险短做”的手段,将长期保险伪装为一年期等短期保险,诱骗消费者投保,赚取巨额佣金。
警方发现,犯罪团伙的目标人群均为退休老人。老年人对投保相关事项不熟悉,更多是关心保险产品所带来的收益,才让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。
目前,北京警方已对10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,查明涉案金额2300万余元。